400-123-4567

米乐M6新闻 分类
高原蔬菜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經濟新方位·縣域經濟觀察)果蔬米乐m6官网发布日期:2023-11-04 浏览次数:

  “行情看漲,頭茬白菜每畝賣了近萬元,可得細心管護。”楊新軍卷起褲管、開動機器,壟溝內的雜草順利清除。從5年前試種甘藍開始,他靠種菜脫貧致富。

  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臨洮縣去年蔬菜種植面積達28.9萬畝,總產值27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1/4,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1350元以上。

  洮河兩岸,菜畦規整,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由於氣候干燥、病虫害少、光照時間長果蔬、晝夜溫差大,臨洮高原蔬菜生產條件優越、種植歷史悠久。但村民靠種菜致富,卻是近幾年的事,原因何在?

  “補丁地、巴掌田,大型機械作業難。”提及過去,楊新軍連連擺手,“我家3畝多地,分散在6個地方,最小的地塊隻有3分多,耕種來回跑,累還不劃算!”無奈,他隻能種些玉米,“一年一收,圖個方便。”

  2018年,臨洮縣開展零碎地塊整合,實行“一戶一塊田”。隨著撂荒地整治和農田建設,當地在守牢耕地紅線基礎上,鼓勵農戶發展高原蔬菜種植。

  缺技術、沒經驗,起初楊新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玉米地裡套種了2畝甘藍,“3月種、5月收,一茬賣了3000多元。”嘗到甜頭的楊新軍第二年便流轉土地,拉開架勢投入蔬菜種植。

  “這幾年,政府發補貼,還組織培訓。”現在他種著5畝多高原蔬菜,年收入近10萬元。

  “縣裡落實蔬菜標准化種植獎補、農業保險補貼資金等580萬元,帶動發展5畝、10畝以上蔬菜規模種植戶超400戶米乐m6。”臨洮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楊海燕說,依托洮河谷地,臨洮啟動以馬鈴薯、百合、韭菜、辣椒等20余種蔬菜品種為主的沿洮百裡綠色蔬菜長廊建設。

  如今,臨洮的11個鄉鎮、169個村的眾多農戶,聚集在高原蔬菜產業鏈上。“基地帶農戶、企業連市場,實現信息共享、錯茬種植,避免集中上市、菜賤傷農。”臨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宏智表示,去年當地高原蔬菜產量突破百萬噸,連鄉成片、規模發展,蔬菜產業逐步從“單兵作戰”轉向“聯動共贏”。

  雙手緊握,輕輕旋轉,白綠相間的蘿卜便出了土。湊近看,外皮光滑,根須甚少,幾乎不見泥土。“‘拔出蘿卜不帶泥’,知道為啥不?”菜棚主人是辛店鎮石郭家村村民郭全,他說,“不光種質要好,菜棚子也是關鍵。”

  過去,臨洮農民種菜多用竹片大棚。“又低又窄,鑽進去直不起腰。”個頭一米八的郭全沒少吃苦頭,“竹棚保溫性差、沒法機械作業,起壟高度不夠,影響蔬菜品質。”

  幾年前,郭全響應號召,將自家50個竹棚全部改造成鋼架大棚。“每座大棚造價1.8萬元,政府補貼1.55萬元。”郭全說,改造后棚頂超3米,可以進機器,起壟高,壟上種蘿卜、壟溝種葉菜,根系少、賣相好,“大棚延長了蔬菜的供應期,比露地蔬菜上市提早、延長1個月,一年四季能供應。”

  近5年,臨洮累計投資2.17億元,改造提升9200畝“老菜地”,建成雙層全鋼架塑料大棚5000余座米乐m6、日光溫室4830畝,發展設施蔬菜7萬畝。“通過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一茬變多茬、平面變立體’的現代高原蔬菜種植體系成形,蔬菜品質提升。”臨洮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天秀說。

  小心扒開鬆軟潮濕的基質,移栽不久的脫毒百合種球露出“真容”。“外形圓潤、色澤潔白,一年后就可以移栽大田。”說話的是甘肅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玉紅,她在臨洮馬鈴薯科技小院一扎就是5年。

  “以前,鮮百合面臨果實黃化、種性退化問題,產量和品質都受影響。”經過一番調研米乐m6,林玉紅決定從種球種源入手,做切片、送檢驗、查病毒,找到原因后又無償提供技術,指導當地企業開展良種繁育。如今,林玉紅的研究成果推廣到臨洮縣一半以上種植百合的鄉鎮。

  近年來,臨洮縣與甘肅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寒旱研究所等14所高校、科研單位合作,試驗、示范和推廣高原蔬菜新技術、新品種。

  “品質再好,賣不上價也白搭。”新添鎮崖灣村黨總支書記楊有義說,“十幾年前,大家都是天不亮就往批發市場趕,擠破頭搶位置,價格高低全看收購商臉色。”

  要想壯大產業,必須主動擁抱市場。楊有義帶著村干部到山東壽光學習先進經驗米乐m6官网。隨后,崖灣村開始搭建自己的購銷平台,村裡出地、公司集資,建設蔬菜批發市場,參加展會、吸引客商。

  鮮菜易腐、不耐貯運,僅拓寬銷售渠道,還不足以抵御市場風險。“我們投資建設了果蔬保鮮庫,延長產業鏈條。”楊有義介紹,如今崖灣蔬菜交易市場年交易量12萬噸,交易額突破6000萬元,帶動村集體年收入超120萬元。

  在臨洮,沿212國道,每隔不遠便能看見一座果蔬保鮮庫。“近些年,縣裡在蔬菜產業集中的鄉鎮建成冷庫129座,貯藏保鮮能力接近8萬噸。”楊海燕說,有了冷庫保鮮,農戶就近形成蔬菜分選小市場,並通過社交媒體共享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定批定量組織生產,實現從“種啥賣啥”到“要啥種啥”的轉變。

  高原蔬菜發展勢頭迅猛之時,臨洮恆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兵進入新賽道,瞄准深加工。公司的車間裡,通過蒸煮、斷生、研磨、添加益生菌,3小時后,干淨的百合剝片就成為百合飲品。

  “我們能生產百合銀耳蓮子羹、百合原漿等多款產品。”王永兵深知,產業鏈條延得長、品牌也要叫得響,“我們注冊了品牌,今年還和甘肅省博物館合作推出文創項目,通過博物館及電商平台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為拓展銷售渠道,近年來,臨洮縣建成農業農村部定點市場2家,開辦農產品交易市場15家,配套建成電商中心、產地倉、農特館等電商平台企業23個,年均銷售收入1200萬元。同時,通過“定點市場+蔬菜基地+倉儲保鮮+物流配送”的精准對接機制,年均向周邊城市配送淨菜10余萬噸。

  “目前,臨洮高原蔬菜已初步形成標准化種植、採后分級分選、清洗包裝、冷鏈儲運、精深加工、電子商務、品牌孵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蔬菜加工轉化率達到56%。”臨洮縣委書記許樹德說,下一步將繼續突出區域特色和優勢品種,進一步做大做強高原蔬菜產業。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米乐m6